用户,您好!欢迎使用100Allin [登录]
环球运费网

国际航运中心驶向航海新时代

近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上海生产力学会承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年)学术年会高端论坛——面向新时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在上海开幕。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新时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分别为本次论坛致辞。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对我国航运中心建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措施。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雄耀、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振兴、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大连港口与口岸管理局副局长贺楠等各地航运中心主管部门领导分别介绍了本地区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举措。香港船东会秘书长冯佳培、新加坡Marsh公司中国客户服务高级副总裁沈一鸣分别介绍了香港和新加坡在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方面的经验。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罗梅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婕姝则分别介绍了航运面临的新形势,对我国航运中心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航运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来自上海、舟山、海南、青岛、深圳等各地的港航政府主管部门,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厦门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院校,上港、中远海、招商局港口、广州港、新加坡Marsh公司、NAVIG8 ASIA等境内外港航企业的80多位嘉宾参加了论坛。本报对嘉宾在论坛上的发言进行了节选整理报道(排名不分先后),以飨读者。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

提质增效是航运中心主攻方向

40年前我们说高速度,现在说高质量,要将速度转化成为高质量的发展。提质增效,对我们航运中心建设来讲,也就是要更多地由讲箱量、码头、船队转到讲效率,以提质增效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航运中心建设里面主攻方向硬件肯定要继续抓住,营商环境也要补短板,要让中外客户实际感觉到“一次就够了,网上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的建设就算是取得成效了。

实际上,营商环境也好,法律环境也好,改变都不是很容易的。目前,国家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法律规范的工作正在抓紧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安全交通法》结构改革工作已经推动了……这些举措对我们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对我们航运中心建设,法治环境的完善都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婕姝:

进一步优化航运业营商环境

2017年,虹口有航运企业4452家,并集聚大量航运相关的机构,产生集群的效应。

我们在定义国际航运中心的时候,要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去定义,结合以中国巨大的港口物流吸引船、吸引航运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来发展。

那怎么样才能发展航运中心?首先,我们要夯实基础,有物流才能吸引船舶公司以及相关的业务,基础是港口发展不能放松的一块。在航运的发展当中,也应该大力拓展、吸引船公司。船公司是核心,有了他才会有金融、服务、法律等方面需求。另外我们还要做特色:天津市的融资租赁、舟山的海事服务基地都非常有特色,将重要部分做出特色,这本身也符合航运中心分散化的趋势。

同时,还需要正确认识航运业发展和政府作用的关系。虽然航运中心很多东西是市场作用,但在一些基础性的航运业务以及航运业务发展的初期,政府是可以适度超前引导的,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对于我们自身,虽然大环境自己不能改变,但是有一些小环境可以改,比如最近出了一个广州市对部分企业税收进行优化,给予企业更多让利的消息。政府监管也可以在小环境建设中做一些事情,让市场更加公平、透明,借助信息化实现跨部门的监管,以此进一步优化航运业的营商环境。

重庆市交委副主任梁雄耀:

多管齐下 努力做好航运服务

目前,重庆“一干两支”的航道体系基本形成,重要的支流——嘉陵江和乌江,也正在抓紧进行区划工程,建设航站枢纽。建成之后,四川东部的很多物资可以走嘉陵江,贵州的煤炭、磷矿可以走乌江,并通过乌江到长江中下游。

重庆正在按照前港后园的模式加快建设港口集群。四个枢纽港在着力打造,果园港在建设,江津、珞璜在加紧联运改进,去年重庆多式联运完成的货运量同比增长了13.6%,铁水联运的集装箱同比增长了43%,水水中转集装箱同比增长了19%以上。目前重庆总体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能力达到了450万标箱。现在全市的总运力大概是710万吨,平均吨位达到3300万载重吨;已经初步形成重庆航运服务业。

自2009年成立以来,重庆航运交易所迅速累计交易额达到200亿元,通过航运交易所完成的省级货运量占到上游地区60%,还成立有融资担保公司参与的全国内河船舶互保协会,上线运营互联网+航运的聚航网(巨航网),多管齐下努力做好航运服务。

水路建设的推进,对重庆产业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重庆80%以上的工业园区布局在沿江,水运承担了70%以上的川渝地区铁矿石,90%以上的外贸箱运输,其地位和作用已不容忽视的。

在港口的集输运和智慧航运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为让更多港口进铁路,但重庆已经作出了规划,下一步将完善体系。智慧航运的建设,作为我们长江上游地区有没有必要马上建,今后以什么方式来建?我们会继续开展研究,缩短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交通强国的示范区放在重庆,综合交通这块怎么做?重庆将按照十九大精神分两步走,调整规划,按照到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阶段进行展望,理清思路,做好工作。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

新时代赋予航交所科技管理新使命

进入新时代以来,航运业发生了很多变化。

过去船东企业、航运企业是专门从事航运运输的,现在货主航运企业、金融介入航运,船东开展船舶金融租赁。航运业本身原来拥有、经营、管理集一身,现在也“三权分立”,拥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在进行专业化分工,航运硬件设施也更先进、发达,体量更大。

十几年前,过去当航运市场出现需求大的变化,首先是传统船企业享几年福后,才轮到设计、制造涌进来挣钱;现在中国造船能力产能严重过剩,船企也不再是市场变动前期少有的受益者,航运上下游发生了极大变化。

目前,世界上90%的船在亚洲制造,60%以上的货物在亚洲产生,亚洲货物港口吞吐量世界排名靠前。时代在变,我们国家的体制机制、政府职能、政策法律也随之而变。政府事前管理转向事中、事后全过程追责,政府职能从强调监管变为强调服务。

对于航交所来说,新时代给航交所赋予了科技管理的新使命。现在航交所备案是我们的骨干功能,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跟我们航运中心建设是密切相关的。

武汉新港管委会刘振兴副主任:

建成流域型航运中心 推动长江航运模式再造

武汉航运中心的总体定位是——立足长江、面向全球、承载国家新平衡新发展战略引领功能和支点作用,具有全球供应链组织能力。

未来,我们将本着既强调行业推进又强化事业发展、既注意本地经济又注重流域发展、既着力于政府推动又着眼于市场作用、既借鉴海港经验又突出内河特点来着手航运中心建设,包括:

——确立航运中心未来发展大目标,2020年集装箱出口200万,汽车滚装量突破100万,铁水联运量20万,集疏结构水水45%、铁水10%、公水45%,航运交易额突破150亿,综合保税区货值突破100亿;2035年,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汽车滚装量200万,铁水联运量400万;2050年全面建成长江航运大市场、交通运输大枢纽,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航运中心。

——构筑建设发展大格局。充分发挥核心港主导作用,推动系列专项规划实施,形成集散有序、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航运中心格局。

——构建物流大通道。推进铁水联运项目建设,创建长江集装箱多式联运第一港,推进港航设施项目建设,实现硬件与软件并举的服务体系,推进集疏项目建设。

——打造国际大港口。加快投用江海直达1140标准船型,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动长江航运模式再造,实现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运输组织方式;推动航线拓展,实现江海直达航线和区域航线网络化,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推动汽车滚装枢纽建设,巩固武汉汽车分拨中心的地位。

——建设航运大市场。加快综保区建设发展,形成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加快产业更新中的项目研发,实现长江航运生态化等等。

——发展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临港大产业。

——搭建发展开放大平台。加快建设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引进关检、银保及大型物流企业、港船科研机构入驻。

——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大生态。

大连港口与口岸管理局副局长贺楠:

面临四大发展要求 构建四大发展战略

航运中心已经成为互联互通的一个枢纽,已经成为全球经贸网络的关键节点和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大多数就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城市中心,承担着参与国家、国际开放合作的使命。

新时代大连航运中心面临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需求,进一步畅通综合运输通道,提升海陆双向辐射能力,支撑区域贸易航海;面向东北新一轮物流服务新需求,提升专业物流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物流系统集成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水平;承担辽宁自贸区建设下的贸易便利化,打通国际性的物流通关、支付、金融等等瓶颈,打造跨境贸易综合供应链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下的港航新探索,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打破港航物流产业壁垒,提升物流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新时代的大连航运中心建设将以问题为导向,对自身发展优劣势进行重新审视,形成了竞争、成长、融合、协同四大发展战略。

其中,竞争战略重点是从海陆双向枢纽升级等方面解决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成长战略是按照拉长板补短板的思路,破解物流服务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从专业物流和口岸提效等方面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

融合战略以互联网+金融+航运物流、海事法律服务、智慧港航为近期发展重点,解决各项功能融合发展程度不足的问题;

协同战略是解决发展理念不统一,推进力度不足的问题。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

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大力扶持航运服务业创新

改革开放40年,上海港从以散货为主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型大港。去年洋山又开港,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全自动码头。

去年,上海港口完成4023万的标准箱运输,货流的吞吐量也首次突破了400万吨,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方面,上海的航运服务保持领先。

今后三年要努力的目标是要从硬件设施、航运服务、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以及创新等方面继续努力,缩短与新加坡、香港的差距。

未来三年,上海将坚定不移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优势,重点建设基础设施。上海将继续增加水路建设,协调水路和公路的比例;花大气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减少城市污染排放;要突破航运务业瓶颈,虚心地向新加坡和香港学习,把上海的航运服务业做上去;要改善营商环境。按照能放的尽量放、能不审批的尽量不审批、需要审批的限时限刻公布时间点的原则,通过一网通建设,争取做到让大家最多跑一次,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创新方面,我们会对港口技术的创新和其他一些领域的创新开展鼓励措施。目前,对于怎么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航运服务业,我们已设立专项基金来扶持、支持,在后面的三年每年应该都会有所突破。

总之,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势如滚滚长江奔流向海不可逆转,国际航运中心,未来的希望在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亚洲。

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

全力打造三中心一体系 提升国际服务水平

广州规划发展提出了三中心一体系,三个中心当中就包括了航运中心。2014年年底我们就接了任务,从2015年到2017年确定广州航运中心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目前第一个三年计划已经顺利完成,我们又确定了到2020年的第二个三年计划。

第一个计划完成后,2017年年底,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亿吨,三年总共增长18%;集装箱突破了2000万标箱,三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是22%;滚装汽车达到110万辆,外贸汽车达到33.5万;2016年开始做邮轮业务,当年达到30万人次,2017年完成了43.6万次。

另外,广州工作门户枢纽工程也得到了加强:航道拓宽后,整个珠江航道航情比预期更好,进出港由只能单向通行变为整个可以实现10万吨和15万吨集装箱船双向通行。

现在广州港有各类码头泊位807个,航运辐射能力不断加强。2015年初广州港增加了国际集装箱班轮43条,现在开通集装箱航线总计201条,包括广州到昆明的海点联运,广州到欧洲海铁联运通道,珠江的穿梭巴士也已成为品牌。

广州港航运要素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在广州注册的航运企业经营船队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万载重吨,特种船队也到达了广州。广州航交所也在稳步发展,海事法院、航运仲裁员,研究机构发展也比较快,再加上广州港在主板上市,广州航运中心的地位感觉有点雏形了。

下一步,广州港主要的工作还是优化港口结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现代航运物流体系延伸,航运物流产业链,计划接下来的三年达到吞吐量6.5亿,集装箱2500万标箱,汽车150万,邮轮游客75万,本地的航运企业船队要超过4000万,并依托自贸区申办自贸港,发展航运服务业,提升国际服务水平,加强口岸服务、创新、发展、智慧港航交流,加强航运文化的建设。

新加坡Marsh公司中国客户服务高级副总裁沈一鸣:

新加坡航运中心建设中政府扶持功不可没

我认为航运中心的建成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我也认同新加坡政府层面做了有益于航运中心建成的工作。与香港政府让企业自生自灭不同,新加坡政府是非常强权、非常有效率的。他们通过30年零税率计划减免船东企业税收、通过贸易货主企业税收优惠5%带动航运发展、国际人才聚集,外汇自由流通,助力航运发展。

此外,新加坡不仅拥有亚太地区很完善的法律优势,政府对企业经商的环境,也是非常亲商、高效、廉洁的。政治非常稳定,吸引了很多企业去那边。现在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有4000家公司。

新加坡建设航运中心的做法有一点类似于互联网平台,把船东、货主企业和运营都吸引到新加坡,把很多服务商也吸引到新加坡开分公司,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和行业产业的集群。

当前汇率MORE >
1 = 6.8526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1459
证券行情
上证指数 深圳指数 沪深300